(1)绝大多数古建筑物均未安南宁防雷器材。由于人类最初是把雷电和鬼神相联系的,对雷电的危害和防御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直到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人类才开始从迷信转为科学防雷。而我国到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发”颁布后,全国大多省、市才根据古建筑物的重要性陆续补安南宁防雷器材。 (2)部分通过修建、改建、扩建的古建筑物以及较高的宝塔型建筑物多数安装了南宁防雷器材。但实际检测发现,这些古建筑物虽补做了防雷装置,仍存在不少缺陷,如:接闪器大多采用“苏式”长针,易受雷击部位未在保护范围内、防雷引下线少、独立垂直接地体数量少、接地装置位置不适宜、无均压措施、无防侧击雷措施、室内外的电气管线路及设备与防雷系统的安全距离不够等。另外古建筑物通过改建、扩建后室内增设了许多现代设备和管线路,防雷对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的建筑物防雷变为除建筑物之外的设备和游客的防雷,然而这些传统的保护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却没有扩充。 (3)从新建的仿古名人故居、古城一条街、古镇等建筑物及建筑群的设计图纸来看,多数建筑物也没有防直击雷装置,虽然建筑物是否要安装防雷装置,应根据各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建筑物所在地点和建筑物本身的重要性及所在地方的经济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但这几年雷击事故的实际调查表明,被雷击毁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没有防雷装置的低层建筑物,因此对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物不管其重要性如何,一般都应该设置南宁防雷器材。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